在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当下,无证排污行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,损害公众健康,烟台环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,对无证排污的处罚措施有着清晰认知,以下从不同层面为你详细介绍。
一、行政处罚:
责令改正或限制生产、停产整治:
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一旦发现企业无证排污,首先会责令其立即停止排污行为,对违法行为进行改正。烟台环评提醒您若企业违法情节严重,如长期、大规模无证排污且对环境造成较大损害,会责令其限制生产或者停产整治。例如,某化工企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就擅自排放含有重金属的废水,严重污染周边土壤和水体,生态环境部门责令其停产整治,直至整改达标并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可恢复生产。
罚款:
罚款是无证排污处罚中常见的手段。根据违法情节的轻重,罚款数额有所不同。一般来说,无证排污的,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、停产整治,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;情节严重的,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,责令停业、关闭。比如,一家小型造纸厂未办理排污许可证就投入生产并排放污水,被处以50万元的罚款。
刑事处罚:
如果无证排污行为情节特别严重,触犯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将面临刑事处罚。例如,企业通过暗管、渗井、渗坑、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无证排放污染物,严重污染环境,构成污染环境罪的,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后果特别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二、其他处罚措施:
列入失信名单:
生态环境部门会将无证排污的企业纳入环境信用“黑名单”,并向社会公开。烟台环评提醒您这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很大影响,导致其在市场交易、融资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。比如,一些金融机构在审批企业贷款时,会参考企业的环境信用记录,对于列入失信名单的企业,可能会拒绝贷款申请或提高贷款利率。
限制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:
无证排污企业在申请政府补贴、税收优惠、环保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时,会受到严格限制甚至被取消资格。烟台环评提醒您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,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,依法依规排污。